初心如炬 支教践行使命担当
初到阳原,简陋的教学条件和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笑容深深触动了尹晓晔。她暗下决心,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孩子们心灵的引路人,用爱与智慧点亮他们的未来。面对艰苦环境,她迅速调整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支教工作,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尹晓晔积极策划组织“阳原中小学生赴北京游学公益项目”,联络各方资源,争取赞助支持。在项目筹备阶段,她带领学生进行前期准备,从精心规划游学行程,确保行程既充实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到细致入微的安全教育,反复叮嘱学生注意安全事项。游学期间,学生们不仅参观了北京的名胜古迹,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走进了高等学府,亲身感受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尹晓晔积极改善学校教学条件,组织“体育器材捐赠”活动,筹集到一批篮球、足球、跳绳等,还号召社会各界捐赠图书,并筛选、分类、登记,为学校图书馆增添上百册适合各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籍。
创新教学 科技赋能乡村教育
在支教过程中,尹晓晔深刻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在乡村教育中的局限性。她充分发挥大数据专业优势,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外教互动课程,设计“英语角”、“情景模拟对话”等趣味活动,提升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她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通过编程课程引导学生探索科技奥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上,尹晓晔巧妙地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元素融入教学,设计“环保小卫士——智能垃圾分类助手”编程项目,引导学生们分组合作,利用编程知识模拟构建一个能够自动识别并分类垃圾的智能系统。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基础的编程逻辑和算法,还深刻理解了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尹晓晔还带领支教队员深入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调研,引导学生们关注自然、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回到学校后,她结合调研所得,精心设计了一堂生动的环保教育课,利用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激发了学生们保护环境的热情。
党性锤炼 支教一线彰显党员本色
尹晓晔始终铭记党员身份,把党性锤炼深深融入支教的每一项工作。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尹晓晔积极引领支教队队员开展集体学习与研讨活动,精心策划组织一系列专题党课,邀请党校专家深入解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引导队员们深刻领悟教育扶贫的使命担当;定期举办政策理论学习会,聚焦乡村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组织队员们结合支教实践展开热烈讨论,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同时,她参与朝阳堡红色教育室的建设,细致整理抗战历史资料,为孩子们深情讲述革命故事。
在一次家访过程中,尹晓晔了解到一名学生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且孩子因缺乏关爱和引导,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也不理想,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尹晓晔立即与支教队员们商讨对策,决定由支教队共同承担该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为他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耐心地与他交流谈心,鼓励他坚强面对困难,用知识改变命运。在大家的悉心关怀和帮助下,这名学生逐渐打开了心扉,重新回到了校园,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
尹晓晔的支教故事,是新时代青年干部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基层、服务人民的生动写照。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深刻内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当好第一方阵的青年排头兵,为乡村振兴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