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召开第35期“农科讲坛”

王汉中在报告中结合自己在油菜研究的多年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油菜的战略意义。他说,油菜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一半以上,对维护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具有深远意义。在聚焦健康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求“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为满足这些要求,我国科学家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油菜历经了三次蜕变,最终成为人类的健康卫士。
王汉中说,第一次蜕变是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我国油菜脂肪酸组成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使菜籽油从原来低端食用油蜕变为最有益于人类健康的食用油之一。第二次蜕变是研发了轻简、绿色、优质、低耗、高效的“功能型菜籽油制备新技术”,克服了色拉油技术导致脂质伴随功能活性成分流失等弊端,最大限度地保留植物多酚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活性成分。第三次蜕变是研究发现油菜薹还具有增精功能。油料所选育的“中油高硒1号”等油菜薹具有高硒、高钙、高维生素C、低镉的特性,具有显著促进睾丸支持细胞增殖以及镉损伤保护的功能,配套菜油兼用技术、菜芽开发技术,具备很高的菜用开发价值。
在谈到科研和创新规律时,王汉中讲述了4点体会。一是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式,不断自我强化创新意识。二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方向,始终以消费者、生产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工作。三是要坚持链式创新,努力实现“理论—技术—产品—转化”的创新全过程,进一步完善团队和创新布局,做到既“顶天”又“立地”。四是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要先比能力后比职位职称、先比贡献后比福利待遇、先比德行后比人生得失。
报告结束后,王汉中就相关领域问题与现场科研人员、学生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
院机关全体人员,院属京区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青年科技人员、学生代表3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李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