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机关党委  >  工作动态

从0到1——《机关行为36“忌”》读书心得

日期:2015-07-31 作者:科技发展中心 韩瑞玺 来源:农业部 【字号: 打印本页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韩瑞玺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觉得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人生轨迹就像一个“0”, 没有进步。尽管自己很努力,却始终无法跳出这个怪圈,我把这种状态称为“拉磨的驴”。我一直在挣扎中寻找问题的症结,打败心中的小魔兽。痛定思痛,我直面自己,深刻反思。终于在我博士毕业时找到八个问题。但随着新工作的开始,我在新鲜和忙碌中模糊了曾经写下的八条。

  直到入职后的一天,中心为我推荐了《机关行为36“忌”》,阅读后受益匪浅。作者从生活小事着手,阐述职场大智慧。书中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可每一个案例又似曾相识,这种亲切感时刻警示我不能眼高手低。聆听了本书作者的讲座后,对这些道理及背后隐藏的责任意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仅从自身反省和书中感悟吻合的几点谈谈它们对我的重要性。

  “随性表现”,我把它称之为任性。在人际交往和工作中,任性是把双刃剑,损人不利己。因为有了这个坏毛病,就容易纵容自己的情绪,不讲规则,拉着脸,带着情绪做事常常引起别人的反感。因为别人的一些批评或建议而大动肝火,导致自己情绪失控。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害人害己。尽管我并没有如此严重,但在生活中任性的情况还是不少。我想人之所以任性,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凡事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对别人的想法、建议和行事风格视而不见。因此,我告诫自己做情绪的主人,管理好心情,平和地对待人与事。

  “我不行”和“拖拉”。我对这两点的感触颇深,而且二者在我身上具有关联性。“我不行”之于我并非是谦虚的表现,而是一种内在的不自信。尤其表现在面对新事物、新任务时,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总希望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当面对无法逃避的新任务时,常常表现出拖拉的状态,纠结于如何入手,如何做到尽善尽美,从而迟迟不开工,想等到所有的机会和条件都成熟时再去做,在纠结和拖拉中浪费宝贵时间。尽管大家会用“追求完美”安慰我的拖拉,但我不能继续纵容自己的不自信和懦弱。“我不行”和“拖拉”模式的组合效应曾导致我焦虑,让我在杞人忧天的状态中经历情绪危机。那些经历告诫我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相信自己能行,鼓足勇气直面挑战;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必须放下担忧立刻行动。

  “不知自己”和“不识他人”。在生活中,这是最普遍的现象。通常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与别人的评价相差甚远,这主要是我们常常无意识地放大优点,弱化或者回避不足。而对别人我们往往吹毛求疵、不留余地。对自我认知不够和对别人欣赏不足,导致我倾向于用自己的经验和不确定的知识去片面否定别人,抹煞别人的优点和付出,给别人留下盲目自信和不可一世的坏印象。为此我告诫自己要“每日三省吾身,以求智明而行无过”。要时刻擦亮眼睛发现别人的美,学会欣赏别人。毕竟我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好,别人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进步之道。

  感谢中心举办《机关行为36忌》读书报告会,给初入职场的我提供如此宝贵的经验,让我学会守规矩、讲原则。我也终于明白为何当初会有“拉磨”的感觉,就是因为我把自己看的太重,在任性中坚持错误的自我,在不自知中孤芳自赏,在不自信中固步自封。此刻,我想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剖析自己,抛弃自满,承认不完美,以归零的心态,一心一意付出,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步前进。以更加自信、热情和勇敢的态度践行这些职场智慧,让自己日益完善,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