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紧张不安 更想多出份力——记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中国农村杂志社对外合作部职工祁莉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但惊心动魄的战争。疫情之下,我更能体会每个人在此期间应该对社会承担怎样的责任,以及个人在面对疫情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农村杂志社对外合作部职工祁莉主动报名成为一名社区一线防控志愿者。
近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组织开展的2019年度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中,祁莉入选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
一封信让“种子”生根发芽
今年1月18日,祁莉一家从北京回湖北过春节。1月22日,在武汉短暂停留后,祁莉回到老家随州市。
2月16日,随州市范围内开始实行最严格的交通出行管控,所有小区生活物资由社区及物业统一配送。时刻关注疫情动向的祁莉,心态逐渐发生了转变,从最初的紧张与不安,到“坐不住”,想要出去搭把手。
“那几天,我收到了农业农村部直属机关党委和杂志社党委发来的慰问信,党组织的关怀让我深受感动。我暗暗告诉自己要用实际行动去帮助更多的人。”也是在这个时候,当志愿者的种子在祁莉心里生根发芽。
2月25日,随州市文明办根据随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发布通知,面向社会专项招募社区一线防控志愿者。
“在家乡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岂能退缩!”瞒着家人,祁莉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很快,祁莉接到通知,2月29日早晨到曾都区亚通社区报到,参与楚天明珠花园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楚天明珠花园小区是随州城北的一个大型小区,每天有大量的生活物资要调配进入该小区,社区管理和防控压力巨大。
说服了老人,安抚了两个孩子,就这样,祁莉的第一次志愿服务经历“献”给了疫情防控,从2月29日到3月23日,没有休息一天。
志愿服务需要将心比心
进入“新”角色的第一天,祁莉就遭遇了“下马威”。
“我看见有个年轻人一直在查看小区门卫处的告示栏,嘴里嘟哝着问保安哪里可以买到烟。我问他在干什么,就在他转过头时,我发现他没有戴口罩。”当时的情景令祁莉记忆犹新。
“我请他戴好口罩,他却直接冲着门口跑去,我们马上关紧大门,一番劝说之后,他才戴上口罩慢慢往家的方向走。”回去的路上,祁莉与他交流得知,年轻人一直在广东打工,因为疫情滞留在湖北,担心无法开工影响收入。
“我很理解他的心情。这件事让我觉得志愿者没那么容易,面对突发情况首先要冷静不慌张,更重要的是做好沟通协调,讲明白道理,说清楚危害。”在祁莉看来,做好志愿服务是一个相互理解的过程,需要将心比心。
在得知有一家人从外地返回随州被隔离后,祁莉主动请缨为其采购配送生活物资;当看到有老人行动不便时,她主动给老人买药送药;在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后,她又主动去卡口值守,站岗、扫码、测温、记录,为了让值守的社区工作人员能够轮换休息,她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
工作中,除巡逻、劝导居民不要随意外出和聚集之外,面对居民对小区何时解封的疑问,她发挥新闻单位工作者的优势,深入浅出地讲解防控知识,宣传政策要求,稳定居民情绪。
随着工作的开展与深入,祁莉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社区防控志愿者要当好“守门员”、防疫“宣传员”和工作“协调员”,用爱心和善心践行责任与担当。
在特殊时期递交入党申请书
3月7日是个令祁莉难忘的日子。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王成学召集所有现场的志愿者和下沉干部开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时候,如果只待在家里,国家还怎么去打赢这场战役?”王成学是一名即将退休的老党员,他铿锵有力的话语让祁莉感到热血沸腾。
“疫情来袭,党员冲锋向前。”祁莉告诉记者,受到他们的影响,自己也在这个特殊时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身边的榜样让我更加想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社会多作贡献。”祁莉表示,这次志愿服务令她终生难忘,最感动的是每一个人的热情和无私的付出,以及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通过实践,她也深刻体会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在做好志愿者的同时,作为“三农”新闻宣传单位的职工,祁莉时刻牢记杂志社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主动联系潜江虾稻生产企业,将农产品卖难问题和复工复产情况在《农村工作通讯》和中国农村网上宣传,促进农产品销售,解企业燃眉之急。
“一个人只有忙起来,才会觉得内心充实,生活才会有方向和目标。”4月8日,带着领导和同事的关爱与期盼,祁莉终于踏上返京的路途,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她服务过的社区群众,也专门致信杂志社,表达对她的感谢。
“我会把志愿者的经历化作前进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工作本领。”祁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