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机关党委  >  学习园地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央视专题报道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于湛瑶支教事迹

日期:2024-06-13 作者: 来源:全国农业展览馆 【字号: 打印本页
  

      近期,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播出“光阴的故事:‘支’短情长 跨越18年的师生情”,专题报道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于湛瑶支教事迹。 

用心支教 用爱筑梦 

  2006年,作为北师大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于湛瑶怀揣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毫不犹豫地报名西部计划,踏上了新疆库尔勒支教之路。在这里,她成为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高一年级5个班的历史老师,还担任了其中一个班的副班主任。在支教的一年时间里,于湛瑶不仅教授知识,更传递着爱与希望。她全情投入教育教学,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用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喜欢上历史课,爱上历史课。在学校“一二·九”诗歌朗诵比赛中,她加班到凌晨四点,为孩子的表演剪辑背景音乐,带领学生推敲节目台本,最终夺得一等奖。课余时间,于湛瑶是学生们贴心的“小于姐”,关注着孩子们的心理和生活,与他们分享成长的感悟。这些努力付出让孩子们获益良多于湛瑶也成为了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师生重逢 双向奔赴 

  时光荏苒,十八年后,一条“寻老师启事”,让当年在新疆受教的学生张鑫和于湛瑶在央视新闻留言区再次相遇。通过留言和视频,张鑫向于湛瑶表达了深深的想念和感激之情,岁月没有冲淡他们的师生之情,反而让当年支教时光的点点滴滴历久弥新,成为一场爱与感恩的双向奔赴。张鑫表示,当年于老师的到来为新疆库尔勒的学生们带来了新鲜的知识、快乐的时光,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为边疆孩子打开了心灵的窗口,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让大家有更加开阔的眼界去追求梦想,给大家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张鑫在陕西西安一所高校工作,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并且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于老师一样,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影响带动身边的同学,浇出桃李芬芳点亮孩子的梦想。 

投身三农 初心不忘 

  2010年,于湛瑶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如今在农业历史研究部工作。她既是一名“三农”工作者,也是一名文博工作者,十八年前的支教和现在的工作都是在为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服务西部,彼此照亮;奉献三农,初心不忘。这份全情投入、赤诚奉献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使命与梦想。全国农业展览馆在馆门户网站、内网、抖音帐号等多平台对于湛瑶支教事迹进行宣传,号召大家认真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馆青年同志纷纷表示,要学习于湛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努力为推进农展农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