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辛宁,女,199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社教部工程师。
理论铸魂,在学思践悟中砥砺报农初心
作为一名农耕文明的传承者,晁辛宁同志围绕保护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展示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的职责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将理论学习融入业务实践。她推动农耕文明传承弘扬,带领讲解组同事策划“节气农博”融媒体作品,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研发多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课程,数十次走进校园,讲述蕴含在课本中的农耕文明和农业知识。结合工作实践,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策划“红色农博迎千人,红色故事入基层”活动,组建宣讲队进基层巡回宣讲,将农耕文明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被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列为2024年度全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理论学习交流获部“学用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青年干部学习交流三等奖。
晁辛宁同志注重以研究深化理论学习,结合自身学科背景,深入开展“两个结合”视阈下的农耕文明保护传承等研究,在《农业经济与管理》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在中国农业历史学术年会分论坛做主题报告,参编《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藏品有话说》等书籍,撰写《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的保护传承》多篇调研报告,参与《全球视阈下二十四节气与其他时间制度比较研究》多项重点课题研究。回乡调研报告获部系统2024年“春节回乡调研”优秀文稿三等奖。
作为农博第二团支部书记兼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她坚持不断学习实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她所在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获评农业农村部青年理论学习示范小组,学习案例获馆青年理论学习优秀案例,入选“闪耀的青春”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先进典型展示汇系列活动,策划开展特色理论学习活动“农博青年说”、“节气农博·四时之美”等品牌学习活动,吸引部系统青年干部热情参与,相关新闻在部机关网站、今日头条、学习强国、北京卫视等媒体报道。
刻苦钻研,在笃行实干中弘扬农耕文明
以过硬本领勇担使命。晁辛宁同志屡次出色完成重大讲解任务。承担中央领导和省部级以上讲解任务近百场,得到中央领导和部领导多次表扬,获评“北京市优秀讲解员”。在“百年伟业 三农华章”展览期间,短短15天时间完成讲解词编写及背诵,高质量完成中央领导同志讲解接待工作。两次为韩俊部长来馆调研讲解,以过硬业务素养圆满完成讲解任务,受到部领导肯定。
以脚踏实地诠释匠心。她深深扎根在中华农业文明基本陈列、各项重大临时展览观众服务一线,累计编写讲解词近10万字,讲解时长逾1500小时。多次赴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进行全国巡讲,全程跨越3000公里,受到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社会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这背后,是她围绕每一份展览脚本的细心琢磨,围绕每一个展览主题的潜心研究,是更是矢志讲好“三农”故事的坚定追求。
以帮带之心青蓝相继。晁辛宁同志先后在2023首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获北京市第四名,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获农业农村部预赛第二名,并代表我部参加全国总决赛。作为宣传讲解组组长,设计《讲解员基本素质训练系列课程》,组织开展每日基本功练习、双周业务学习、季度业务考核。受邀为农科院院史馆、部外事礼品档案室等单位开展讲解技能培训,受北京市文旅局邀请赴军队开展“致敬新时代”首都红色故事宣讲活动。
以热忱之心讲好“三农”。她在央视三农“博物馆奇妙丰收季”现场直播担任主讲嘉宾介绍古代畜禽发展史,全网观看量达20余万人次。作为青年代表在央视《开讲啦》讲述传统农具的智慧,在央广“小喇叭”节目解答二十四节气的奥秘,在新华网“藏品有话说”节目叙述“告别田赋鼎”背后的故事,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宣传推介农博展陈资源。参与策划“云讲农博”“漫步农博”等系列科普节目,连续获评北京地区博物馆优秀教育案例。
志愿接力,在互助友爱中传承知农爱农薪火
晁辛宁同志长期致力于农博志愿服务队管理,先后培养志愿者350余人,通过志愿讲解、便民服务、助教助学等方式,发挥了志愿服务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第四批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在此过程中,她与来自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尼等多个国家的志愿者建立了深厚友谊,促进了中华农耕文明国际传播。牵头策划首届农博“小小讲解员”暑期夏令营,吸引了京内外青少年参加,获评北京市“阳光少年百项优秀示范案例”。这些志愿者和小小讲解员为农耕文明传承注入了鲜活力量。
立足博物馆社会教育和公益职能,她积极探索馆校合作,成功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作为负责人参与北京市“‘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馆校行动计划,相关事迹被《北京新闻》专题报道,得到部领导肯定。
“一专多能”是晁辛宁同志对自己的要求。未来,她将继续以扎实行动不断浇灌梦想,切实担当起传播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的文化使命。